灵芝与孢子粉有何区别 深入探究二者的不同之处
10075
2023-07-14
本文目录
回答:茯苓土话叫“松木薯”。为多孔菌科卧孔菌属腐生真菌。又名松木薯。菌丝体白色。由菌丝体组成菌核,大小不一,重百克至数十千克,近球形或规则形,外皮薄,深褐色多皱纹,内部白色,近外皮处淡红色,粉粒状。子实体平伏生在菌核表面。担孢子近圆柱形,无色透明。担孢子萌发适温为22℃,菌丝生长适温为22~28℃。生长基质含水量约50%。光照适当有利于茯苓生长。
茯苓栽种技术1、茯苓的生物学特性①茯苓孢子萌发的适温度是22℃,菌丝在15─35℃都能生长,23─28℃适,5─10℃生长缓慢,0℃以下停止生长。菌丝能耐40℃以上的高温,对严寒抵抗力也很强。②菌丝发肓要求较干燥的环境,在含水分40─50%的段木中发肓较好。要求土壤湿度在25%左右,空气湿度为70%左右为宜。形成菌核后,窖内湿度60%即可。③主要营养物质是纤维素,某些微量元素和灰分物质。④好气,菌丝及菌核在生长过程都要求有新鲜空气供应。⑤适酸碱度PH值为5─6,切忌在碱性条件下培养。菌核的形成需有砂土和变温刺激,菌丝才能集束生成菌核。⑥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阳光,强光对它有抑制作用。但从提高地温和变温角度看,阳光有一定作用。2、分离培养茯苓纯菌种培养基:马铃薯250克,糖50克,尿素3克,琼脂20克,酵母片2片,水1000毫升,pH值6.5。按常规方式进行如下操作:①组织分离;②孢子分离;③二级种子培育;④栽培种培育;3、段木(筒木)栽培①树种:主要是松木,但采用纯菌种接种时,漆、栎、杉、柏、桉、桑、桔、玉兰等树种,甚至玉米秆,鲜松针等都可用来栽培。楚雄州山区面积辽阔,茯苓适生树种不少,只要小型试验成功,大型生产也能得到满意结果。一般选择中龄树较好,操作方便,但直径3厘米以上的枝杈和树根都可利用。②伐树:由于采用纯菌种接种,只要做到接种后温度在20℃左右,茯苓菌丝生长良好,因此何时伐树得视实际情况而定。③苓场选择:首先必须排水良好,通风向阳,好是背北向南的山坡地,土质疏松、酸性。切忌在阴湿、肥沃和杂木很多的地方栽培。选好场地后,应清除杂木野草,刨去表土。四周开好排水沟。然后开穴。每亩约挖300─400穴。挖出的土壤让太阳曝晒灭菌,每亩撒入3公斤6%可湿性农药防虫蚁。段木入穴前10天,好再清理一次,彻底清除石块、草根、木根,以防菌丝分散影响结苓或跑苓。④种植:接种工作应与段木入穴同时进行。⑤管理:接种后7天,即行查漏补缺。在菌丝生长阶段,易受白蚁为害。除用白蚁粉,用白僵菌剂防。同时还要注意排水、除草、防旱等工作。⑥采收加工:快的4至5个月,慢的7-8个月,地表已不再开裂,段木腐烂变棕褐色,茯苓长口处已经弥合,茯苓皮呈棕色,质坚实无弹性,白色嫩口呈褐色,就可收苓,可收留小,熟一批收一批。收苓一定要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。采收时还要注意茯苓会沿草根,树根跑到另一个穴或邻近土层里结苓,所以当发现穴内不见苓个时,要注意菌丝走向,争取个个归仓。在楚雄地区的茯苓种植经验表明,在每年的3-4月份下窖,第一次在当年的11-12月份采收,第二次在翌年的3-4月份采收,11-12月份还有部分收获
1、茯苓的生物学特性①茯苓孢子萌发的适温度是22℃,菌丝在15─35℃都能生长,23─28℃适,5─10℃生长缓慢,0℃以下停止生长。菌丝能耐40℃以上的高温,对严寒抵抗力也很强。②菌丝发肓要求较干燥的环境,在含水分40─50%的段木中发肓较好。要求土壤湿度在25%左右,空气湿度为70%左右为宜。形成菌核后,窖内湿度60%即可。③主要营养物质是纤维素,某些微量元素和灰分物质。④好气,菌丝及菌核在生长过程都要求有新鲜空气供应。⑤适酸碱度PH值为5─6,切忌在碱性条件下培养。菌核的形成需有砂土和变温刺激,菌丝才能集束生成菌核。⑥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阳光,强光对它有抑制作用。但从提高地温和变温角度看,阳光有一定作用。2、分离培养茯苓纯菌种培养基:马铃薯250克,糖50克,尿素3克,琼脂20克,酵母片2片,水1000毫升,pH值6.5。按常规方式进行如下操作:①组织分离;②孢子分离;③二级种子培育;④栽培种培育;3、段木(筒木)栽培①树种:主要是松木,但采用纯菌种接种时,漆、栎、杉、柏、桉、桑、桔、玉兰等树种,甚至玉米秆,鲜松针等都可用来栽培。楚雄州山区面积辽阔,茯苓适生树种不少,只要小型试验成功,大型生产也能得到满意结果。一般选择中龄树较好,操作方便,但直径3厘米以上的枝杈和树根都可利用。②伐树:由于采用纯菌种接种,只要做到接种后温度在20℃左右,茯苓菌丝生长良好,因此何时伐树得视实际情况而定。③苓场选择:首先必须排水良好,通风向阳,好是背北向南的山坡地,土质疏松、酸性。切忌在阴湿、肥沃和杂木很多的地方栽培。选好场地后,应清除杂木野草,刨去表土。四周开好排水沟。然后开穴。